金融向“实” 产业向“新”

金融2024-06-07 14:25:03南方日报

金融机构以科技金融支持科创企业技术升级。受访者供图

金融机构为珠海紫燕无人飞行器有限公司提供贷款支持,解决了企业研发资金短缺问题。图为该企业飞行器试飞现场。

受访者供图

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近年来,广东金融持续深化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自2018年到2023年末,社会融资规模、从资本市场融资额和险资入粤投资金额、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信贷余额和全省涉农贷款规模均增长一倍;制造业贷款和科技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5%,绿色信贷从“零”起步,发展到目前规模超过3万亿元;注册制实施以来共有208家科创企业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

金融活,经济活。从行长到一线客户经理,金融机构“火力全开”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从田间地头到制造工厂,金融服务“颗粒度”日渐细致。广东将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引金融“活水”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增强发展新动能,重点做好“五篇大文章”,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好全省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黎华联

向实而行 量增质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广东金融系统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间接融资到直接融资,从保险保障到地方金融组织,正以充沛的金融“活水”响应实体经济多元化的诉求。

精准流向车间工厂——

1月23日,中科宇航力箭一号遥三运载火箭·欢乐春节号成功发射。中科宇航翱翔于商业航空领域,背后有着“耐心资本”的“推动力”,其中越秀产业基金连续3轮“加码”,广州产投以5亿元领投C轮融资。

在广东,金融活水充分发挥金融体系的融通资金、配置资源、分散风险等功能,满足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对金融服务的多元化需求。2023年,广东金融机构为制造业企业和科创企业提供融资支持1.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共有66家广东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实现境内直接融资1.06万亿元。

助力产业向新攀高——

借助金融力量,传统行业老牌公司因科技创新而重新“绽放”。从分厂经营到引进外资,再到独立门户成为国内电子大宗气体龙头,拥有54年历史的广钢气体成功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以中国电子大宗气体第一股、稀有气体第一股的身份再启新程。截至2023年末,广东A股上市公司总量、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在广东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背后,金融是重要的催化剂和加速器。2023年,广东制造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创企业贷款增速均为信贷平均增速的2倍以上。

联结田间地头——

在清远西牛镇,一根根麻竹笋破土挺立。当地麻竹笋的鲜笋年产量达35万吨,年产值近18亿元。为破解农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平安产险创新推出麻竹笋价格指数保险,让农户“放心种、大胆种”。

从竹笋保到“荔枝贷”,广东金融机构推出371种“百千万工程”专属银行保险产品,农商行打造乡村振兴特色支行或示范网点343个,涉农贷款增速大幅提升,余额达2.6万亿元;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信贷余额2.5万亿元,粤东地区信贷增速领跑全省;累计开办特色农产品保险超400个、提供风险保障3016.32亿元;广东乡村振兴板累计展示挂牌企业496家……助推“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金融机构把奋进的文章写在广袤的大地上。

惠及千家万户——

受4月连续强降雨影响,英德温氏禽业养殖户赖群山遭受损失,2.5万羽鸡受到洪水威胁。清远人保财险赔付的政策性养殖肉鸡养殖保险123万元,为他恢复生产提供了帮助。

近年来,广东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2023年,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增量3.14万亿元,占全国增量比重8.8%。广东企业通过三大证券交易所实现直接融资1.06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一;保险资金在广东省累计投资余额超2.3万亿元,比“十三五”末(2020年)增长超一倍,投资规模居全国各省市前列。

畅通“血脉” 疏通堵点

融资的堵点、卡点在哪里,突破口就在哪里。在广东,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联手打通堵点卡点,让金融畅通经济的肌体。

——积极逆周期发力,服务经济“稳增长”。

东莞市夏阳新材料公司急需一笔科研资金。东莞银行为其发放信用贷款产品并助其获得“粤科融”支小再贷款专用额度的支持,让其贷款利率更低。在广东,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科创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引导了金融要素保障的流向,助力“稳主体、保就业”。与此同时,广东不断加大信贷贴息、担保降费和风险代偿支持规模,将政府性担保费率降至1%左右,与国家担保基金合作规模扩大了一倍,各类举措有效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探索资金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高景太阳能公司的融资经历,可看出金融“活水”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脉络: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提供3.75亿元综合授信额度、建设银行珠海分行以1亿元银行承兑汇票支持原材料采购、广发银行与国寿科创基金投贷联动支持170亿元光伏大硅片项目……多元的金融“活水”,让一片片薄如蝉翼的大尺寸单晶硅片走下生产线、走向全国。

在广东,政府产业投资基金成为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升级的“助推器”和服务实体经济的“生力军”。多级天使投资母基金、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和产业引导基金服务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创企业。“科技创新板”“专精特新板”等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先行探索,引导科创企业早日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满足多元金融需求。

“生猪价格频繁波动令人担心,但购买保险以后,我专心搞好生产就行了。”肇庆养殖户龙先生在去年底获得损失补偿理赔37万多元,生猪“保险+期货”价格保险分散项目“熨平”了猪周期。

陈皮贷、生猪贷、兰花贷助力农产品走出大山,“美丽乡村贷”“乡村风貌贷”等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资金保障;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人才贷、“专精特新”贷款等“润滑”了生产、研发与开拓市场的流程;保险领域,保产量、保价格、保收入、“保险+期货”等农业保险创新险种层出不穷。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优化,满足了实体经济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提升金融普适性和可获得性。

——发掘“政府数据”潜力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广励电气科技因资金周转需要,在“中小融”平台上发起融资需求。广东“中小融”平台根据政务数据,很快为其匹配了中国银行九江支行的“惠制造”产品,最终授信放款500万元。与此同时,该笔贷款还获得近5万元贷款贴息。

34个部门的342项政府数据,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掘下,让小微企业的信用成为银行发放贷款的依据。在广东,“中小融”“粤信融”“珠三角征信链”等平台搭建了让银企双向奔赴的信息高速公路,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记录”得以转换为“信贷资金”。

——打通“血脉”融资梗阻,建立“敢贷”“愿贷”机制。

打通融资梗阻,需要让一线人员敢贷愿贷,广东金融机构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和尽职免责机制,提高一线人员的能力和意愿。以广州农商银行为例,该行修订普惠小微业务尽职免责制度。“制造业、小微、普惠、绿色等领域的考核权重占比增加了。相关制度解除了业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广州农商银行从化支行客户经理彭骞如是说。

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迭创新高,为广东实体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稳固有力的支持:截至2023年末,广东制造业贷款余额3.1万亿元,同比增长24.4%,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2.2万亿元、同比增长22.4%;注册制下新增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公司208家;绿色信贷规模从“零”起步发展到突破3万亿元。

担当使命 向“新”而行

新征程上,“再造一个新广东”,金融如何有为?

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围绕“1310”具体部署,广东金融系统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不断强化金融保障。

——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金融支持横琴合作区”“金融支持前海合作区”“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碳达峰行动”“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科金15条”……持续出台的金融政策,为金融“活水”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的流向。

广东金融系统持续优化制度供给,加大对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海洋牧场、扩大消费、三大工程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培育和发掘新的信贷增长点,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加速下沉服务“百千万工程”。

响应县镇村建设项目融资需求、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建档评级、支持海洋牧场和特色产业发展,出台农险大灾预赔付机制、优化海水网箱风灾指数保险条款,金融资源正在加速下沉服务广东县镇村。英德上市公司实现“零的突破”;鹤山打破多年无新增上市公司局面、河源再添上市“新军”、湛江企业首次登陆北交所,借助资本市场,粤东粤西粤北重点地区崛起了一个个新“增长极”。

——赋能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

“粤芯半导体充分享受了从传统金融借贷关系到金融工具创新的红利。”粤芯半导体副总裁、首席财务官周来春感叹。

广东金融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积极争取国家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相关试点;鼓励将知识产权、科技创新行为纳入信用评价;继续加强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加大制造业企业辅导改制上市工作力度;实施科技企业“全链条培育计划”;鼓励地市设立政府引导基金;积极发展天使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大力推动科技保险……

长风起,潮头立。广东将持续加大对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金融资源要素投放,有力助推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奋力推动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数读

●2023年,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增量3.14万亿元占全国增量比重8.8%,金融总量指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截至2023年末,广东制造业贷款余额3.1万亿元同比增长24.4%

●截至2023年末,广东A股上市公司总量、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其中新增A股上市公司51家,另有15家企业在中国香港、美国、新加坡等地上市

●截至2023年末,保险资金在广东省累计投资余额超2.3万亿元比“十三五”末(2020年)增长超一倍,投资规模居全国各省市前列

●截至2023年末,广东保险业为科技企业提供风险保障2.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74%专利保险提供风险保障7.31亿元

●截至2023年末,全省农业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3016.32亿元支付赔款73.92亿元同比增长54.41%

记者手记

发展新质生产力

金融要敢打硬仗

当前,经济大省广东迫切需要以科技创新之进,拓产业创新之路,推动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增添新优势。

“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候金融革命”,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希克斯提出的著名论断。金融在促进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在广东加快培育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广东金融亟须不断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持续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金融动能。

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关键是要推动“资金—资本—资产”三资循环,畅通资金流转过程中的堵点和卡点。解决“有资金没有资本”,“耐心资本”不足等问题,真正打通社会资金循环“任督二脉”。与我国的金融发展阶段一致,广东科技金融当前仍存在不少短板与弱项、堵点和卡点。

当前,广东已经有一些可喜的金融探索,如健全科技信贷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如探索科技保险,如成立基金丛林针对性“强链”“补链”。但毫无疑问,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重点领域的科技金融服务深度尚显不足,直接融资支持科技企业与科技创新的空间还未充分打开。

对于金融业而言,需要不断创新和变革,以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和挑战,从而找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新蓝海。这将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场难度更大的硬仗。

瞄准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型产业培育,广东金融机构仍需直视科创金融产品创新活力不够、中长期资金支持力度不足等短板、弱项,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安全的金融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多元化、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支持。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