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新动能 赋能“百千万”

金融2024-06-07 14:26:16南方日报

广东多地着力打造“百千万工程”样板,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图为位于珠海斗门的白蕉海鲈养殖基地。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摄

在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全国最大的魔芋种植基地逐步走向标准化、规模化。当地魔芋产业年产值破亿元,离不开金融下沉力量的托举。

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广东正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牵引,推动乡村加快全面振兴、城乡加快高效融合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三农”新篇章。

广东金融系统以服务“百千万工程”为抓手,不断完善金融惠农政策机制,一项项支持“百千万工程”的细化项目正逐步落地,不断推动金融服务向县域下沉。截至2023年末,广东形成层次分明、优势互补、专业专注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金融“活水”润泽乡村振兴田间阡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信贷余额和涉农贷款规模翻了一番,增速创10余年新高。

●南方日报记者 张艳

机制创新 引金融“活水”流向县域

盛夏时节,惠州市博罗县的智能装备产业园内,各项建设如火如荼。该现代化产业园区正瞄准“千亿级”目标蓄势待发,而这背后离不开金融的支撑。

建园之初,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及保障性住房租赁项目便获建行信贷支持;工行则对接入园企业的融资业务,累计支持博罗县入园中小微企业142家,投放购建贷款超过8.2亿元……

金融为博罗县新型工业化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加速度”,成为南粤大地广袤县域蝶变的一处缩影。

县域,是广东“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也是金融供给需重点加强的关键环节。20世纪90年代末,国有银行曾大规模撤出县域以下地区,造成县域金融基础设施薄弱的客观现实。

为补足县域金融的短板,一系列顶层设计酝酿出炉。2023年,广东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方案》《广东省金融支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方案》《关于实施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金融倍增工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的意见》等政策,为金融“活水”流向县域指明了方向。

与此同时,机制体制创新“多管齐下”。广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牵头,成立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实体化工作金融专班;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对辖区内银行机构对县域贷款设置绩效考核;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指导各地市分行用好用足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各部门打出“组合拳”,引导金融资源下沉。

聚势而为,乘势而上。在政策引领下,各金融机构纷纷成立支持“百千万工程”领导专项小组,制定“县域金融行动方案”,实施“一县一策”,推动金融资源向县镇村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倾斜。数据显示,广东各大金融机构已成立209个专项工作小组、设立275个专业服务部门,县镇村基础金融服务100%全覆盖。

作为扎根粤北县域的金融工作者,一位基层支行行长告诉记者,他真切感受到“百千万工程”正给县域金融市场带来蓬勃生机。截至2023年12月末,广东122个县(市、区)贷款余额10.86万亿元;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3万亿元,同比增长22.8%;涉农贷款余额2.6万亿元,同比增长21.4%。

如今,广东正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下乡”已成为金融机构的新潮流。县镇村的广大新天地,成为金融机构的新舞台。抢抓新机遇,成为广东金融业界的共识。

产品创新 为产业兴旺注入澎湃动能

走进广东清远英德市,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竹林。作为螺蛳粉的“灵魂配菜”,英德麻竹笋的热销,带动了当地经济。眼下,正进入收割季,对林农、林企来说,人工、生产、设备升级等都需要资金。

“我通过申请‘麻竹笋担’产品,一天内就获批了300万元流动资金,解了燃眉之急。”英德市竹优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陆峰高兴地说,在资金保障下,他放开手脚大胆发展。

“麻竹笋担”是粤财普惠清远担保公司和英德农商行联手创新的金融产品,引入政府性融资担保力量,破解农企、农户缺乏抵押物融资难题。截至2023年底,粤财担保在全省村镇区域落地担保5.6万户次,规模超过609亿元。

将乡村振兴比作“百千万工程”的靶心,产业兴旺则是“箭”。为了帮县镇村的“农产品”“土特产”变身大产业,一系列金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

一方面,“荔枝贷”“陈皮贷”“预制菜产业贷”“麻竹笋担”“红茶担”“绿色农业担”等特色信贷产品涌现;另一方面,徐闻菠萝、梅州金柚、英德茶叶、揭阳鲍鱼苗、汕头狮头鹅、白蕉海鲈等一大批特色农产品上了保险。

围绕农业特色产业的金融力量增长势头迅猛,截至2023年底,全省涉农信贷余额2.6万亿元,增速21.4%;广东创新400多个岭南特色农业保险品种,农业保费规模迈上百亿台阶;政策性农房保险在全国率先实现100%全覆盖,让农民安居乐业。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也是广东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有力抓手。金融力量也随之向深海挺进。

在海洋养殖“芯片”海水种苗产业聚集地——阳江市阳西县沙扒镇渡头村,阳西县金源海洋生物科研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朝告诉记者:“我们计划进一步扩大工厂化养殖规模。”去年,他获得来自建行的80万元优惠利率信用贷款,成为“首贷户”。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金融机构为海洋牧场建设提供融资超5000亿元;推出全国首款鲍鱼苗台风灾害+价格指数综合保险;落地全省首单半潜桁架式深海网箱保险保障……服务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金融业唱响海上牧歌。

产业强则县域强。“百千万工程”明确将县域工业化作为重要抓手,提出产业有序转移,促进粤东粤西粤北县域产业集聚成势。产业转移成为金融支持县域工业化的重要领域。

以广清纺织服装产业园为例,这是广东15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园区之一。作为首批落户企业,广东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真切感受到金融支持的无处不在。“刚到这边,清远农商银行就通过‘纺织贷’为我们授信500万元,从土地购买、厂房建设、投产启动到生产运营都能提供服务,我们只需要安心落户投产。”据了解,清远市火速成立金融服务专班,同时制定《促进承接产业有序转移金融支持方案》,推动金融机构提供全方位、全流程、体系化的金融服务。

锚定而后动,更多金融资源跟随产业有序转移流动:粤科集团以清远为试点建设重点产业转移平台,引入企业超5000家;交通银行将为入驻企业提供单户不超过1000万元的授信支持;粤财控股、人保集团合作设立产业有序转移基金,总规模120亿元,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和产业转移项目落地……

服务创新 县镇村金融体系完善壮大

“农行的资金真是‘及时雨’,我可以采购一批农机具,提高制作籼米的效率了。”惠州市博罗县观音阁镇的种粮大户彭惠华拿到农行的300万元农村生产经营贷款。年初,农行金融助理将服务送到田间地头,他初次体验“送上门”的金融服务。

围绕“百千万工程”,金融机构变革服务模式,“金融特派员”“金融村官”“金融助理”……大量金融人才从营业网点走向田间地头,针对“一村一品”不断创新产品、完善服务,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记者从广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获悉,今年广东将进一步强化县域金融人才培养。该局将推动银行保险基层机构与镇村两级干部、驻镇帮扶工作队等基层组织联动,培养一批熟悉“三农”的普惠金融服务队伍,走村入户进企摸查金融需求,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对镇村(社区)和涉农市场主体的覆盖面。

在“百千万工程”的牵引下,不仅县镇村的金融人才队伍更庞大、金融元素更丰富、金融体系更完善。这样的变化,在过去较为薄弱的直接融资领域更加明显:

上市培育——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落实助企上市机制,成立“三所一中心”(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广东股权交易中心的)的流动工作站,完善上市培养体系,建立上市绿色通道,壮大“上市军团”。截至目前,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境内上市公司增至74家,成为拉动当地经济的增长极之一。

搭建平台——广东股权交易中心于2021年11月正式开设“广东乡村振兴板”,这是全国首个农业企业专属资本平台,截至2023年底,挂牌展示企业近470家,涵盖种植、养殖、水产、农副产品加工、冷链运输等细分领域。

设立基金——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组建了总规模100亿元的广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基金,通过创新基金模式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产业能级提升。

发行债券——万联证券服务广新控股、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共发行7亿元乡村振兴债券,支持特色农业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

金融服务“百千万工程”,始于金融,不止于金融。在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针对当地魔芋产业链,人保财险清远市分公司、中国太保产险清远中支、佛冈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不仅提供信贷、保险服务,还撬动专业合作社、防灾减损、保险科技、市场营销等外部资源,助力全国最大的魔芋种植基地更加标准化、规模化。

随着“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在南粤大地,一幅金融“活水”奔涌流淌,带动各类资源奔赴县、镇、村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

数读

●截至2023年12月末,广东122个县(市、区)贷款余额10.86万亿元

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3万亿元同比增长22.8%

涉农贷款余额2.6万亿元同比增长21.4%

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信贷余额2.5万亿元增长10.1%

●2023年,广东农业保险保费规模破百亿元,建立全国首个农业保险大灾预赔付机制,截至12月末,农业保险重大灾害预付赔款金额超1.2亿元

农业保险防灾减损试点累计投入资金2.96亿元

助力实现农业生产降本增效超10亿元

●金融支持海洋牧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共提供融资超5000亿元,摸索出了十项措施、十种模式向全省推广

●政策性农房保险在全国率先实现100%覆盖今年以来,累计为全省1239.71万户农户提供保险保障

●截至2023年12月末,“广东乡村振兴板”挂牌展示企业近470家

助263家企业获79.52亿元授信

96家企业融资15.93亿元

10家企业获得股权融资18.51亿元

推动12家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革

记者手记

找准金融发力点助推“百千万工程”

为了补齐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短板,广东自2023年开始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百千万工程”一年开局起步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强县促镇带村工作正如火如荼,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其势已成、其兴可期。与此同时,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24年,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在更高起点谋划、找准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的发力点具有现实意义。

首先,应进一步健全金融服务体系。随着金融资源下沉,尤其是国有大行重返乡村,基础金融服务的“硬件”已日渐夯实,信用体系建设的“软件”则有待完善。下一步,应扎实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尤其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覆盖更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才能更好实现金融的精准滴灌。

其次,要大力促进多元化市场协调发展。在支持“百千万工程”的金融力量中,广东仍以银行信贷为主,要加强保险、担保、证券、融资租赁等多元化金融资源的配套,碰撞出“1+1>2”的新火花,促进形成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再次,加快农村数字金融推广应用。多种形式开展数字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新兴技术,推动县镇村金融数字化转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需要统筹发展与安全,探索县镇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之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在发展的同时,坚持底线思维,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应根据县镇村金融业务特点,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加强风险的智能识别和预警,做到风险可控、发展可持续。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