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蚌埠4大市辖区,禹会区“太难”了

淮上区2024-06-12 14:19:55红色曼市

在行政区划方面,蚌山区、禹会区、龙子湖区、淮上区是蚌埠市的四大市辖区,其中四者的城区组成了蚌埠中心城区(蚌埠高新区、蚌埠经济开发区虽然是实际存在的运行实体,但不在行政区划之列)。

由于4区在城市化进程、发展定位、资源倾斜等方面存在着客观差异,所以发展现状存在很大差异便成了必然。

若要论谁是四区中“最难”的那一个,那么禹会区的当选毫无异议。

为什么说禹会区在4区中最难?

‬实管面积小于行政区划面积,发展空间被挤压

若只看行政区划层面,禹会区是蚌埠的四区之一,但在实际管理体制中位于禹会区境内的蚌埠高新区并非禹会区的下辖成员,而且直属于蚌埠市本级并由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蚌埠高新区管委会直接管理,不仅在经济、社会等事务上自成一体,还实际管理者秦集镇全域、长青乡的24个行政村、天河科技园区(原马城经济开发区),管理面积达114平方公里。

而剔除被蚌埠高新区代管的区域后才是禹会区的实际管理范围,217平方公里的面积仅为行政区划面积(331平方公里)的65.5%。

而在实管范围中,仅涂山风景区、马城镇(不含被高新区代管的天河科技园区)就占据了绝大部分,但前者境内的天河湖是蚌埠重要的应急水源地,“生态环境”是其标签与定位;而后者则承担着耕地红线与永久基本农田。

在这种情况下,两者均不是能大规模开发建设、发展工商业产业的区域,禹会区绝大部分的经济活动只能依托于朝阳、纬四、张公山、大庆、钓鱼台这五座街道和长青乡(不含高新区代管的区域),而这些区域的面积占比着实太低太低。

放眼蚌埠中心城区来看,禹会区的五座街道和长青乡均是“蚌埠老城区”的组成部分,已经没有太多剩余的空间进行大规模建设,只能以老城改造为主,辅以“工业退城”逐步腾出用地指标。

‬不在市里推动的主要发展方向

可能有网友会说面积小又何妨,能发展好了就行,这话理论上没错,但需要结合实际去看待禹会区的发展。

与县级市、县有所不同,市辖区与市本级的关联程度很高,各区的发展定位、方向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本级的安排,由此使得各区的自主性很低。

在蚌埠市区、蚌埠中心城区,哪里是发展力度最大、变化最大的区域?

提及这个问题,蚌山区东海大道以南的区域、龙子湖区龙子湖东岸与蚌埠南站之间的区域、淮河北岸的淮上城区是公认的答案。而这背后对应的正是市级长期以来推行的“东扩南进”、“拥河发展”的模式。

反观向西除了蚌埠高新区是市里重点打造的产业高地外,禹会区的大庆街道、张公山街道的变化程度相对不大。

对于城市而言,重点向某个方向发展不仅限于大规模造城、修路,与这个过程同步的必然有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的迁移,产业资源的注入。例如龙子湖公园与高铁站之间的区域建设了一定规模住宅区的同时,也落户了安徽财经大学龙湖东校区、蚌埠医科大学、蚌埠学院、安徽科技学院龙湖校区、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本专科院校以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淮上区不仅落户了蚌埠职教园、上海一院蚌埠医院、蚌埠三中新校区,而且拥有大量的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商贸城、专业领域的批发市场等,以此提升了服务业发展。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