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鸠江区:坚持“五字”工作法 倾心打造“平安一家人”基层治理品牌

鸠江区2024-06-12 14:22:53金台资讯

近年来,芜湖市鸠江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党委统领、政府主打、上下联动、群众参与、项目驱动,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坚持“五字(领、说、应、商、干)”工作法,用心用情用力打造“平安一家人”基层社会治理品牌,走出了一条富有鸠江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之路。

完善党委“领”的机制

鸠江区地处芜湖市北上角,与马鞍山接壤,总面积8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6万人,下辖4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长江穿城而过,是芜湖市唯一一个拥江之区。

辖区面积大、镇街和村(社区)数量多、江南江北地域差异明显等因素,给基层社会治理增添了很大难度。面对困难,鸠江区不等不靠,积极探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强化网格化、精细化、信息化基层治理,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鸠江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打破党政部门界限,坚持区级党组织统筹领导,充分发挥区委政法委牵头作用,围绕基层社会治理重难点,整合区纪委监委、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民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司法局、区信访局等部门力量和资源,塑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区委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开会研判情势,出台工作方案,顶格推动全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

畅通群众“说”的渠道

鸠江区搭建了“晨语夜话”交流平台,线上线下引导群众主动诉“说”需求,第一时间掌握群众心声,并将其作为基层社会治理议程设定、基层社会治理行动方案设计的主要依据。

线下完善党群活动室,以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强化功能建设,推行一站式办公、零距离服务,方便群众线下就近办事、表达诉求、参加活动。同时强化区、镇街、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构建区、镇街、社区(村)、网格、微网格、楼栋的六个层级的组织体系,推行网格走访行动,村(社区)“两委”和网格长每月走访不少于两次,重点走访乡贤、党员、积极分子、热心群众、社团领头人、老弱病残等人员和家庭,以“五话(话党史、话平安、话发展、话治理、话民生)”为主题,与群众面对面,从细微之处主动发现问题,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

线上做实微网格群,编织一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网。通过建立村(社区)书记主任微信群、网格长微信群和楼栋微信群,构建完备的线上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让区和镇(街)两级及时了解基层群众诉求,为党委政府做决策、抓部署以及制定政策文件提供依据,同时也把党和政府的声音顺畅传递给基层群众。

强化纷争“应”的作为

鸠江区坚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分类分级处理各种矛盾纠纷,强化各层级做好矛盾纠纷应答处置工作,坚持首办负责制,跟进接诉即办,认真回“应”群众诉求。

村(社区)建立“登记+处理”机制。对于基层群众和企业等经营主体反映的诉求,村(社区)层面重点负责受理登记工作,同时要根据工作职责,凡在村(社区)层面能解决的,村(社区)需在第一时间进行化解处理;凡村(社区)层面不能解决处理的,要第一时间向镇(街)报告处理。

镇(街)建立“受理+反馈”机制。村(社区)层面解决不了的矛盾纠纷,镇(街)要第一时间做好跟进化解工作,并及时将处置情况反馈给相关当事人或企业。区直建立“应答+报到”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涉及多个区直部门的纠纷诉求,认真落实“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保证各镇(街)与区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高效运行。同时,对区直各部门的相关诉求,由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负责统筹、协调、调度,做好交办、督办,确保矛盾纠纷处置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构建立体“商”的平台

鸠江区坚持吸纳多方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夯实协商基础,建立镇(街)、村(社区)和小区(网格)协同运作的三级协商平台和协商机制。健全党建引领、项目化运作、组织化推动、群众参与及利益引导五大协商工作机制。建立党群议事室、居民议事厅、党员会客厅、议事之家、楼门议事点等平台,利用“茶馆会议”、社区开放空间讨论会、民主恳谈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协商,不断完善“五事”工作法、“1518”工作法、“五化”工作法等社区协商机制。

培育协商主体,做实做强村(社区)工作协商委员会,吸纳驻区单位、社会组织、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社会贤达人士参与社区协商。建立由社区党组织牵头,村(社区)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五方联席会议制度。涉及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事项,邀请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第三方机构等进行论证评估。社区开展最美微网格员、志愿者、金牌调解员、乡贤、各级好人等培育、评选活动,以能力提升和荣誉激励培育多元协商主体。提升协商能力,依托社区微治理学院、微公益创投机制等,通过集中培训、午间课堂、专家讲座、参观学习、案例讲坛、驻点指导、结对帮扶等方式,精准提升社区工作者及社区居民开展协商议事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形成共治“干”的格局

鸠江区高度重视发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想方设法改变“干部干、群众看”“少数人干、多数人看”的基层社会治理窘境,多措并举激发广大民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热情,努力塑造“大家一起干”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走向善治。推行社区协商志愿者、乡村治理“积分管理制度”,印发《鸠江区平安志愿者(微网格员)奖励办法》,制定“积分制”分值标准,设置理论宣讲、平安建设、志愿服务等具体积分项目,根据工作难易程度赋3分、5分、10分、15分、20分等不同梯度分值,为各类主体开展志愿服务提供衡量制度、考评标尺;实行积分项目动态管理,每月根据村(社区)重点任务变化,对积分事项进行调整优化,使积分管理更贴近现实、易于推广,激发社区居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热情。同时定期对参与者的积分行为进行公示,促进社区治理的透明化和公正性;积极举办宣传活动、制作宣传材料,广泛宣传积分制的推广运用,增强群众对积分制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参与度。

鸠江区还用项目化驱动社会组织参与,根据群众诉求,通过发布社会治理类公益创投项目,激发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鸠江区设立区、镇(街)两级公益创投项目专项资金,其中区级每年不少于100万元,镇(街)每年不少于20万元,培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并于每年年初向社会公布当年公益创投项目招标公告,吸纳社会组织参与,打造“党群合力、社会协同、多元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广纳社会公益基金参与,建立基金账号,制定明确的社会公益基金筹集目标和计划,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发动社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提高公众对社会公益基金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同时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协作,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方式,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完善基金筹集和运用机制,为社会治理提供多元化的资金支持和保障。以激励促基层参与动力,鸠江区不仅每年根据项目进度快慢、基层治理成效,组织召开1-2次现场推进会,还安排奖补资金50万元,分别给予基层治理创新成效明显的镇(街)、村(社区)2万-5万不等的奖励。(安徽法治报)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