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了|新技术、新设备加持,助力公路养护提质增效!

交通2024-06-05 20:21:06广西交通

近期

广西交通运输部门

积极推动“四新”技术应用

以科技赋能

助力公路养护提质增效

应用智能化预应力碳纤维板

近日,桂林公路发展中心在桂江大桥的维修加固工程中,创新性采用了智能化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技术,这是智能化预应力碳纤维板首次在桂林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桥梁维修加固工程中应用。

国道323线桂江大桥。

桂江大桥位于国道323线桂林平乐二级公路上,作为连接桂江两岸的重要桥梁,以及平乐县通往荔浦市、贺州市、广东省等地的重要交通通道,随着车流量的增加,桥梁的承载负荷日益加重,桥梁病害逐年增多,通行能力已有所不足。

现场施工人员安装预应力碳纤维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发展中心引入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技术。据了解,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技术通过环氧胶粘剂与混凝土构件的粘结,并施加预应力,形成新的受力平衡,显著提升构件承载力,具有主动加固、耐久耐腐、减小结构挠度变形、施工简便等突出优势。

智能化预应力感应芯片数据导出端。

此外,部分预应力碳纤维板内置了传感器,形成了智能化预应力碳纤维板。这一创新不仅实现了预应力张拉施工过程的实时在线监测,还能通过预留数据线与采集设备的简单相联,为完工后运营期碳纤维板预应力实时情况提供数据支持,使得公路养护部门能够随时掌握梁体实际受力状态、桥梁加固后性能监测,为科学化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目前,桂江大桥加固工程已进入尾声。工程完工后,该发展中心将充分利用智能化预应力碳纤维板监测的便利性,定期读取、梳理、分析监测数据,实时了解桥梁通行能力,及时发现并避免潜在的安全事故,为沿线群众及过往车辆的通行安全保驾护航。

(图文/马权华 莫寒琳 刘康)

升级改造机械化修剪技术

近日,玉林城区公路养护中心在日常养护作业中发现,传统的人工作业在修剪路树时通常只能修剪到2米高度左右,而高大的树枝和树冠则需要借助高空作业车才能完成,不仅降低了作业效率,还增加了施工成本和安全风险。

为解决这一难题,该养护中心组织技术团队对现有轮式挖掘机进行升级改造。技术团队参考市场上现有的绿化养护设备,对现有挖掘机进行优化、整合、加工。同时,自制增加绿化修剪部件,并加装在挖掘机的破碎液压管路上,为挖掘机增添了路树修剪功能。

玉林城区公路养护中心改造“单片式圆盘锯绿化修剪器”。

经过改造后的“单片式圆盘锯绿化修理器”能够轻松应对4米高度范围内的路树修剪工作。与传统的人工作业相比,使用新设备后,一人操作一台机械1小时可以修剪30棵路树,作业效率显著提高。且机械化修剪操作简便,减少了施工作业中的安全隐患,实现了公路绿化养护的降本增效。

(图文/陈弦)

创新运用新型材料“水泥毯”

近日,恭城公路养护中心在管养的国道241线创新运用新型材料“水泥毯”对土质水沟、涵洞进出口、土质边坡进行硬化。

国道241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白马村路段铺设“水泥毯”前(上)后(下)。

据了解,“水泥毯”作为一种结合水泥与高性能纤维材料的创新产品,具备轻便、易安装、抗侵蚀等优点,可快速铺设在护坡表面,无需复杂的施工工具和大量劳力,显著缩短施工周期。同时,“水泥毯”的价格相比传统混凝土护坡更为经济,可节省近40%的成本。此外,作为一种环保材料,“水泥毯”能够有效保护护坡表面免受侵蚀,减少泥土流失,其出色的抗侵蚀性和耐久性也使得它能够在恶劣气候条件下保持稳定,从而延长护坡的使用寿命。

恭城公路养护中心工作人员正在铺设“水泥毯”。

截至目前,该养护中心已使用“水泥毯”2000平方米,铺设土质水沟约1000米、涵洞进出口4处、土质护坡5处。经过硬化后的土质水沟结构坚固、稳定性强,提高了公路养护的质量和效率。

(文字/胡赞英 图片/刘敏峰 罗旋 欧艳)

自主研发可移动智能摄像机监控报警装置

近日,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来宾高速公路运营分公司自主研发了一款用于监测施工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和反光衣的可移动智能摄像机监控报警装置。

可移动智能摄像机监控报警装置结构示意图与实物。

据了解,该装置通过前端摄像头采集视频信息流,随后将视频传输至后台控制单元嵌入的智能分析模块进行目标检测分析,视频被拆分成连续帧,并按照时间序列输入后台模型,系统提取视频帧中特征量进行类别预测,从而高精度地检测识别视频帧中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和反光衣。当检测到图像中存在未穿戴安全帽和反光衣的人员,会立即启动报警机制,通过声音提醒现场施工人员立即规范佩戴安全帽、反光衣。同时,该装置会将违规信息通过无线通信迅速发送给后台监管设备,确保监管人员能够实时掌握现场情况。

可移动智能摄像机监控报警装置警告反馈和语音对讲功能。

为方便监管人员与现场人员的沟通,该装置还配备了实时对讲功能,使得远程指导和警示变得更加高效。此外,一旦检测到违规作业,该装置能够通过电话、短信、微信和软件推送等多种方式,将信息及时反馈给监管人员,确保安全监管无死角。该装置不仅提高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效率,还极大地降低了事故风险,助力高速公路智能化管理,不断提升高速公路的运营水平和服务质量。

(图文/林琮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