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在当代人的生育行为的两极表现

结婚生育2024-06-09 19:16:15县郡风云

前几天在一个场合遇到二十年前的同事,话题自然离不开家长里短、儿女婚育,他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北方一线城市工作,已婚已育,三年间已有一男一女两个孙宝。因为关注此类现象已经很久了,突然想起“淮南为橘,淮北为枳”这一谚语。

一、本地人在本地出生率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同样是本县人,留在本地的人,生育子女数量极少。本县人口出生率13年来由10‰持续下降2020年度本县、宜昌市、湖北省分别为4.93‰、6.30‰、8.28‰,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2.24‰、-0.5‰、+0.61‰。曾经超过40万人口的县,2023年出生人口不足千人。

本县2021考核年度出生率3.64‰,死亡率7.46‰,自然增长率-3.82‰;总和生育率13年来一直处于1.0左右的超低水平,与全国(1.6)、全省(1.3)有较大差距,2021年仅0.58;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根据七人普数据,现有总人口33.69万人,60岁以上人口9.56万人,占比28.38%,高于全市的24.95%、全省的20.42%。

二、本地人到外地则是“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现象。

因为工作关系,对生育问题专门做过调研,发现生育子女多少,不管是哪个地方,首先还是一个从众行为:一桌子坐10个人,其中有8个人是生育的2个小孩,大家也没有觉得生2个小孩负担重,倒是另外2人只生1个小孩的决定只生1个要认真掂量掂量。一桌子坐10个人,其中有8个人只生育1个小孩,另外生2个小孩的人就觉得负担太重了。

因为本地在计划生育时期执行政策特别严厉,导致只生育一个孩子已经是普遍的从众行为,虽然也有生育二孩的,但占比较小。且这样的现象在短期内很难改观。

反倒是本地人无论是读书毕业去了外地工作,还是通过婚姻迁移到外地,生育行为又普遍从众了外地,普遍的情况是至少生育二个孩子,这样的例子只要是周围熟人的小孩去了外地,几乎无一例外。

文章开关的这一例,双方家庭、小两口都是普通工薪阶层,男方父母因为自身身体和照顾老人的原因,不能照护孙辈,女方父母则是企业退休,但小两口还是在2019年、2021年生育了两个小孩,据了解,还是生育观念占了上风。

三、“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反向例外

“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现象并不尽然。外地女嫁到本地,普遍起到的是改变当地人生育观念的影响。

案例一:男主本地人,女主广东潮汕人、1990年生。男主在外地打工认识的女主,后来回到本地,在县城购房,做一些小工程。男女主因为生育了五个孩子,在当地相当有名气。五个孩子中的老大、老二都是男孩,后面三个都是女孩。老大、老二的年龄十岁、九岁,已经能够独立上学、生活。周围人很好奇,女主一个人是如何照顾这么多小孩的。

案例二:男主本地人,女主省内外地人,在生育第一个孩子是女孩后,女主很明确地告诉男主及男主父母,要一直生到儿子为止,把男主父母及爷爷奶奶吓得不轻,还好第二个孩子就是男孩,一家人皆大欢喜,否则家庭矛盾不可避免,因为本地人现在一不重男轻女,二不喜欢多子女。

通过调研观察,一是生育行为的从众现象,在关于生育的社会舆论中应该成为主流,而不是“生得起养不起”主导舆论;二是对过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特别严厉地区,因为生育独生子女的从众行为,国家必须出台政策给予纠偏,否则这些地区的人口出生会呈几何级数的下降。

本号三农系列文章延伸阅读:

1、《村经济联合社法》是调研指导语“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本法

2、“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本法《村经济联合社法》立法要点

3、《村经济联合社法》的立法及理念是中国三农改革基础性问题之一

4、村级组织性质及其职能实现方式亟待彻底向市场经济转型

5、建议国家确定300个人口发展重点县以纠偏独生子女政策特别严厉地区

6、拼二孩三孩男孩,无关皇位继承和家里有矿,照顾至亲老人感触多

7、失独家庭上访之路,生产生活雪上加霜,与鼓励生育无关

8、看不懂的中国公有制经济——从未对相应市场主体进行国家立法

9、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的宪法权利平等是中国三农研究基础性问题之一

10、公职人员被开除公职后的养老保险待遇及“取消退休待遇”有待规范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