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公、铁、水、空”互联互通大通道格局加快形成

深度报道2024-06-09 12:12:08大皖新闻

大皖新闻讯近日,记者从合肥市交通局获悉,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合肥市“公、水、铁、空”货运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水、铁、空”货运量占比分别上升1.33%、0.61%、0.01%,交通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当下,合肥市正以多式联运作为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推动中欧班列、公铁、空陆联运等资源深度融合,畅通物流运输大通道,为合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动能。

互联互通大通道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如今,G9912合肥都市圈环线建设全力推进,217公里6个项目同时建设,投资规模、在建里程创历史新高。据介绍,“十四五”以来,合肥市充分发挥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加强与长三角、长江经济带互通互联,加快构建“两环十七射多联”高速公路网布局,合肥高等级公路网不断完善,高速公路网密度已超过长三角部分省会城市,预计2025年全市通车及在建高速公路里程达1036公里。

在加速织密高速公路网的同时,合肥市铁路、水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公、铁、水、空”互联互通大通道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合肥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作用日益凸显。与此同时,合肥持续加强铁路、港口等货运枢纽的对外专用通道建设,不断提高公铁、铁水等不同运输方式间基础设施衔接水平,进一步提升联运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

“铁路枢纽建设全面提速,派河铁路物流基地建成通车,下塘铁路专用线加快建设,全力服务新能源‘首位产业’发展;物流枢纽加快建设,建成运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合肥国际陆港一期,同时新建成运营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派河港区一期、派河国际物流园公共物流中心一期等重点项目。”合肥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派河港已取得第九类危险货物港口装卸作业资质,海关特别监管区通过验收,合肥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锂电池“新三样”产品出海的“水水中转”通道彻底打通。

中欧班列跨越山海量质齐升

如今,越来越多的“合肥造”搭乘中欧班列通达欧亚大陆。目前,合肥中欧班列已通达18个国家、144个国际站点。以2024年1-4月份数据来看,合肥中欧班列开行380列,“钢铁骆驼”实现量质齐升。合肥中欧班列,已成为合肥乃至安徽对外开放的大通道和经贸合作的新桥梁。

合肥中欧班列的升级继续,不断完善的网络可触达更多地方。合肥围绕安徽汽车、光伏等千亿级产业,提供定制化精品班列服务,创新推广“集拼集运”服务,开辟合肥中欧班列至芜湖、宣城、黄山等城际定向班列,全省联动,助推本地特色产业发展。

合肥中欧班列还优化“站到站”和“门到门”全流程、定制化服务,开行“江淮号”“奇瑞号”“美菱号”等企业定制专列,辐射范围不断扩大。2024年1-4月份,开行企业定制班列168列,同比增长32.3%,有力助推“皖货皖运”。

多式联运提速启航

水运方面,随着江淮运河日渐繁忙,越来越多的航运要素向这里汇集。“原来合肥港只是始发港,主要辐射周边地区,江淮运河建成后,派河港由始发港变成了中转港,枢纽地位进一步增强。”派河港负责人邵胜荣介绍,派河港半径10公里范围内,聚集了合肥七成的先进制造业企业。

数据统计,2023年,合肥市水运和铁路运输量分别较2022年提高5.42%和6.04%,全年发运中欧班列868列,同比增长13.02%;铁海联运搭载集装箱8万TEU,同比增长48.98%,累计发运空陆联运快件1400余万票,同比增长约23%;公铁联运量累计发运快件220余万票,同比增长约42%。

江淮运河通航,建成运营派河铁路物流基地,合肥市内短驳成本从600元降至200元。开通至上海洋山港的水运直达航线,运输时间从168小时减至60小时。聚焦“新三样+家电”等产品物流需求,加快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集聚专业服务物流企业约280家。服务制造企业综合物流成本下降15%,综合运输效率提升20%。

合肥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聚焦“运输结构调整优化”,不断培育多式联运市场主体;围绕江淮联运中心建设,继续深化与宁波舟山港、上海港开展铁海联运、江海联运等战略合作,加快形成以铁路、水路为载体的多式联运结构,构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扩大海外“朋友圈”,持续为合肥服务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编辑 张思平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