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塌楼事故背后:倒塌小区曾进行三次改造,业内呼吁改造应重视对楼体的检测

房产新闻2024-06-11 09:09:26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李迎 唐佳燕 丁鹏

5月27日13时40分左右,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龙苑小区48栋一侧发生坍塌。据安徽省铜陵市郊区人民政府通报,事故造成4人死亡,1人(女,12岁)正在全力救治中。

事故发生后,相关承建方负责人已被公安机关控制,住建部门对周边房屋开展安全排查。

据媒体报道,发生坍塌事故的龙苑小区住宅为砖混预制板结构,此前曾分批进行过三次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最近一次的改造在2022年。而极目新闻记者核实,最后一次改造前,本次事故中的逝者之一吴胜龙曾反映过房屋安全问题。

事发后,老旧小区的建筑安全问题再次受到公众关注。有专家表示,不少老旧小区的建筑都是砖混预制板结构,这类结构抗震能力差,且极易出现整体倒塌的情况,为延长其使用寿命和确保安全,需要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必要的结构加固或改造。

但在实际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对建筑主体的安全检测和改造很难落地。一方面,老旧小区的定期“体检”难以实现;另一方面,老旧小区无固定改造方案,不少地方改造时,刻意绕开了对房屋结构的检测。

业内人士呼吁,应出台明确规范,要求老旧小区改造前应先进行结构检测。

倒塌小区曾进行过三次改造

据安徽省铜陵市郊区人民政府通报,经全力搜救,至28日1时28分,5名失联人员全部被找到,其中4人经确认死亡,1人(女,12岁)正在全力救治中。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遇难者年龄最大为81岁,事故发生的前一天刚从女儿家回来;受伤的12岁女孩在事发近11个小时后被救出,因伤势严重不得不截去双腿,而她的父母均在坍塌中遇难,另外还有一位51岁的女性也在事故中遇难。

事故发生后,相关承建方负责人已被公安机关控制,住建部门对周边房屋开展安全排查。

28日上午,坍塌发生的一天后,龙苑小区48栋周围的废墟已被彩钢瓦围起,未倒下的另一半楼体断面处,仍能清晰看到楼房倒塌后的痕迹。其中,3至5楼的楼梯已完全坍塌,2至3楼的楼梯坠落到了一层楼梯上,半悬挂在断面处。

事发楼栋周边多为五层建筑,外墙被统一粉刷为具有“徽派特色”的白墙黑瓦,小区内还有仿古的凉亭和围墙。

龙苑小区(极目新闻记者丁鹏 摄)

极目新闻记者现场了解到,龙苑小区于20世纪90年代建成。自1998年,长江边江心洲的住户、拆迁户陆续搬到大通镇。事发的龙苑小区为开放式小区,居住群体复杂,居民中有很多老人。据小区居民介绍,发生坍塌的48栋于2001年开始建设,2002年竣工。

铜陵市公共交易平台显示,龙苑小区在2017年、2018年和2022年分批进行过三次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最后一次改造前,有居民反映过龙苑小区存在安全隐患。5月29日,其中一名遇难者的父亲吴先生向极目新闻确认,他的儿子吴胜龙此前曾向镇政府反映过房屋安全问题。

受访者提供的截图显示,吴胜龙于2021年1月26日向当地领导信箱反映,房屋都是预制板结构,房屋年代久了,出现了楼顶水泥瓦开裂,房屋漏水,外墙脱落等情况,“红砖都看得到,都快成危房了,有的时候水泥都掉下来”。

对此,大通镇政府回复,“我镇接下来将对您提到的小区继续向上申请改造项目,待审批通过,我镇将立即组织实施”。

铜陵市公共交易平台显示,2022年,安徽红景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建了龙苑小区三组团在内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工期150天,于2022年9月完工。改造涉及的项目繁多,包括小区容貌整治、架空线缆整治、绿化提升整治、水、电、气管网整治、停车设施改造等8个项目。经验收,安全与质量达标状况均显示合格。

受访者供图

据小区多位居民反映,此前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针对的是外观功能层面,没有对楼体结构方面进行过检测改造。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她印象最深的是,改造后屋顶上的瓦片颜色变了,“之前是红色的,改造后瓦片被刷成了黑色”。

而坍塌事故发生前,龙苑小区曾多次被媒体报道,一度是当地老旧小区改造的“典范”。2020年,有媒体报道该小区,称其“居民楼排列错落有致,树木绿意葱茏,景色宜人,宛如一幅江南水乡风景画”。

“改造后小区变得好看了一点,之前墙上的墙皮严重脱落。”一位小区居民称。但坍塌事故发生后,小区其他住户对楼体安全产生了怀疑和担忧,“现在大家心里都不踏实,都希望能做楼体安全检测”。

预制板房隐患浮现

5月27日,现场消防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坍塌的楼房是一栋框架结构的预制板建筑,目前已支撑加固未坍塌的另一侧,为防止次生灾害发生,附近居民已经疏散。28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垮塌后的废墟堆积在楼体旁,废墟中能看到破碎的预制板结构。

铜陵市应急管理局局长接受媒体采访表示,专家对现场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由于当地前两天下了大雨,24小时降雨量达163.7毫米,大雨造成的浸泡影响了房屋地基,有可能是导致事故的原因,详情有待事故调查组成立后的进一步调查才能确定。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袁焕鑫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很多老旧小区采用的都是砖混预制板结构建筑。砖混预制板结构房屋造价低、建设速度快,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一些低层或多层的建筑常采用此结构,“砖一砌,楼板一搭,很快就把房子建起来了”。

但预制板砖混结构的房屋抗震能力差,一旦出问题,极易出现整体倒塌,造成伤亡扩大。袁焕鑫形容,预制板结构的房屋建设像“搭积木”,两边的墙体像立起来的积木,中间横放的积木就是预制楼板。若单块预制板出了问题,或出现某一层楼板荷载过大、墙体变形等情况,房体就会像多米诺骨牌般“层层垮塌”。

坍塌现场(极目新闻记者丁鹏 摄)

另一方面,在房屋未达到50年使用年限之前,预制板材料容易提前老化。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池寅表示,预制板结构的房屋在使用20至30年后,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具体表现为混凝土产生裂缝和剥落、钢筋锈蚀、沉降和倾斜、接缝渗漏等。

龙苑小区内多户居民也向极目新闻反映,小区内房屋长期存在漏水、渗雨等情况。居住在龙苑小区58栋一楼的陶女士告诉记者,“我们家房子一下雨就漏,花了一两千块做防水,下雨还是渗水”。

如今,2000年前建设的预制板老旧房屋使用期基本超过20年,“为延长其使用寿命和确保安全,需要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必要的结构加固或改造。”池寅说。

住建部等部门印发的《关于扎实推进2023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中也提到,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实施中,要着力消除安全隐患。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分门别类确定安全管控和隐患整治方案,并作为优先改造内容加快实施整改。

但在实际中,老旧小区的安全鉴定与检测却存在“落地难”问题。

定期“体检”落地难

理想状态下,老旧小区应定期进行房屋体检。但实际操作中,定期体检往往难以落地。一个显性的问题是,谁来对老旧小区进行定期体检?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尚未建立起房屋定期检测制度和强制检测规范。

武理加固检测(武汉)有限公司董事长符晶华长期从事房屋安全鉴定检测与加固工程,他表示,各地对于房屋建筑安全鉴定的标准不一。如《北京市房屋建筑使用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应当每五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估;达到设计使用年限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估。但有的城市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就像体检,国家对于房屋鉴定没有强制规定,不存在强要求五年或十年一检测。”符晶华说。

2023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会长柴强曾对媒体表示,目前城镇存量住房规模已超过300亿平方米,且随着房龄增长,老旧住房的占比还在持续攀升。与此同时,存量房屋的安全隐患越来越多、日渐突出,他呼吁应出台房屋定期检测制度和强制检测规范,并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

另一方面,老旧小区居民也很难自发对所居住的建筑进行安全检测。

龙苑小区有房屋渗水现象(极目新闻记者丁鹏 摄)

这主要是因为,建筑安全问题很难在日常中被发现。中南建筑设计院第一建筑院副总建筑师杜雨珊说,居民日常能注意到的房屋漏水、外墙脱落等情况,属于建筑外观老化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建筑本身是危房。除非楼体出现了较大的纵向结构裂缝、地基明显沉降、钢筋外露等情况,否则居民很难去判断房子是否有安全隐患。“很多问题日常是看不到的,只有出事了大家才知道这个楼可能有问题。看不到问题的话,居民自发去做房屋安全性鉴定的动力就不足。”杜雨珊说。

另外,老旧小区管理主体也不明确。按规定,产权持有单位为房屋的安全义务管理人,房屋鉴定的主体是产权持有单位。“通俗点说,即房产证写的是谁,就谁出钱对房屋鉴定。”符晶华说。

但由于老旧小区的房子产权复杂,有些是单位的集资房,有些是商品房,有些建设年份久远的小区甚至没有物业,“到最后就是没人管。”

符晶华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实际操作起来,老旧小区以楼栋或小区为单位进行鉴定也很困难,“老旧小区缺乏物业,居民之间没有强有力的协调者,很难对整体检测和改造加固形成统一意见。”

最重要的是,对居民楼的定期“体检”缺乏强制约束力。和经营场所不同,居民不需要为了获得经营资格证而进行房屋“体检”。因此,各地对于房屋“体检”多采取突击式检查的方式,或在发生类似房屋倒塌事件后,进行一轮排查。

业内人士呼吁:改造前应先进行楼体结构检测

多位专家向记者表示,在实际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很多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只涉及外观道路等“功能性改造”,刻意绕开对建筑物的改造,从而绕开对楼体结构的鉴定和改造。

袁焕鑫表示,一旦检测出安全问题,楼体可能要进行加固改造,而老房子加固改造后要达到现行的国家设计标准要求,代价可能非常高。他表示,楼体改造加固并不是单纯技术和标准的问题,还涉及居民意愿、资金有限等现实因素。

杜雨珊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她说,目前更新的老旧小区大多为20世纪80、90年代乃至更早建造,现行国家标准对于建筑间距、日照、消防的要求更严格,一旦涉及楼体功能改造,很多建筑无法满足现行规范,“一旦改造,就要全部符合现行规范,这在实际中很难做到,所以一些地方会回避楼体的检测改造”。

资金也是限制条件。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内容可分为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三类,“很多实操中,改造不会涉及建筑结构,因为一旦涉及到结构加固改造,资金可能就成倍往上翻。”杜雨珊说。

杜雨珊表示,由于国家对改造方案无硬性要求,在有限的改造资金和工程时间的限制下,更多地方愿意做功能性改造,如道路拓宽、外墙立面整治、雨污水管网工程以及小区绿化提升等。这些改造可以不涉及对建筑体的改造,还能节省资金,效果也更“立竿见影”。

她指出,老旧小区改造的第一步,应该是做结构安全鉴定,根据实际情况做进一步楼体结构加固,然后才能进行其他的改造。她呼吁,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上,国家应出台明确规范,要求地方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时先进行楼体结构检测与改造。“如果等事故发生了,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再去补救,可能就很晚了。”杜雨珊说。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